
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成绩,刷题没有用,关键在于习惯和心态。
有些家长自己不爱学习,只知道“题海战术”,自己家孩子才三年级,就逼着他每天额外做试卷,总以为只要孩子熟悉了各种题型,在考试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地得到高分成绩,实际上是大错特错。
对于小学生,尤其是一至三年级的低年级孩子来说,性格、思维和习惯的可塑性非常强,但是正因为如此,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,对于孩子学习的“加餐”就越是要谨慎小心,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盲目抄写、阅读或是做题。
这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,并不是一件好事情。

1、积累词汇。
有些家长看到“积累词汇”,就认为是抄写和背诵,但其实,“记住”并不代表“会用”,而让孩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,也并不能帮助他建立学习兴趣,反而会让孩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。
要知道,语言的学习,关键在于融会贯通和构建联系。
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,不断地认识、积累和应用词汇,用词汇搭建出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的“桥梁”,看到一道题目,能够联系起以往经验和思想意识,去更好地理解题设和发问,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和目的。
而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上,不管是词汇、句型还是内容,往往都是形象和意象的,却很少有相当抽象和晦涩的概念。那么对于这些直白浅显的词汇,就算是父母让孩子不断地熟悉、抄写和记忆,我认为,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,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。

2、搭建“桥梁”。
实际上,现在的孩子,通过手机和网络,早已经接触了太多稀奇古怪、晦涩难懂,远超课本的词汇,但问题在于,孩子们普遍缺乏生活的阅历和充分的阅读,因而很难将自己接触到的词汇句型,与这些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和语境关联起来。
所以,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,我认为光靠“听说读写”是不够的,父母还要抽时间带着孩子去外出游玩,和孩子充分沟通,带着他认识、体会和感受自然风光、人情世故和情绪状态。
或者可以说,孩子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愈加深刻,并且懂得和善于应用所学词汇,来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和思想意识,那我们就可以说,这个孩子的语文水平有了显而易见的提高。

3、句型语法。
对于小学生来说,不管是读文章、写作文,都很容易没有主次,分不清也学不好段落层次。
有些家长很着急,甚至让孩子去死记硬背优秀作文,却往往收效甚微。这是因为,语文的学习,是一个从词汇、语句开始,逐渐深化和内化的过程,你如果根本不理解和感受,只是去盲目机械地背诵记忆,那么对于潜藏在文字表达背后的含义,自然会感到无所适从。
那么,父母在家庭生活中,就应该及时引导孩子,分层次、按顺序地认识、思考和表达身边的事情。尤其是在口头上,应该多鼓励和引导孩子,主动去阐述、辩论和分析,通过高效、频繁和高质量地互动参与,提高语言表达和词汇句型的运用能力。
而孩子在口头表达上的显著进步和逻辑性,也会自然而然地映射在作文的写作中,达到提高孩子语文水平的作用。
总结一下,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来说,关键是理解记忆、搭建联系和鼓励表达,做好了这三点,相信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,不枉费家长的苦心,
